02

2019

-

09

水井钻杆叙述烧钻事故产生的原因

作者:


水井钻杆

水井钻杆叙述烧钻事故的原因

生产实践证明,造成烧钻的关键是钻进时孔底冲洗液供给不足或冲洗液完全中断,即主要是水泵和操作两个方面的原因。

其中水泵工作不正常,送水量小或不送水,降低了冲洗液对钻头的冷却作用,造成烧钻事故。

还有一方面操作的原因

1)钻进软、塑性岩层时,钻头刚下到孔底就加高压进行钻进,造成钻头压入岩层过深,水路不能通畅。

2)岩层由硬变软时,进尺速度变快,如不同时加大泵量或控制钻进速度,岩粉不能很好排出。越聚越多,循环条件越来越坏,先是糊钻,后是完全堵死,最后成为干钻。摩擦产生高热,将钻头烧在底孔。

3)钻杆因丝扣磨损而破裂,或丝扣连接不严而漏水,下钻前位经检查和更换,造成中途漏水,使孔底冲洗液供给不足。

4)钻杆或双重岩心管接头水路被杂物堵塞,造成水路不通。

5)硬质合金钻头内外出刃及水口太小,水槽过浅,使冲洗液循环不畅。特别时钻进塑性岩石时,会产生泥包现象,堵死水路。

6)金刚石内外出刃磨损过度,水路不合要求,在转速很高的情况下摩擦产生高热,得不到很好的冷却。

7)钻进时岩心堵塞,冲洗液不能全部送到孔底,未及时处理或提钻。岩心堵塞往往是导致烧钻的重要原因。

8)使用孔底反循环钻进,由于反循环水路堵塞,喷射器抽吸冲洗液的作用减弱,甚至完全停止成为干钻,加至孔底岩粉大量堆积,而发生烧钻。

9)扫孔速度太快。钻头插入岩粉,水路堵死。

水井钻杆告诉您在钻进过程中由于孔底冲洗液不足,钻头冷却不良,岩粉排除不畅,钻头与孔壁、岩心和岩粉摩擦产生高热,使钻头、孔壁岩层、岩心烧结为一体。此时冲洗液循环中止,钻具不能回转,也不能提动这种孔内事故称为烧钻事故。

同时水井钻杆还发现烧钻事故可发生在金刚石钻进、硬质合金钻进和钢粒反循环钻进中。特别是金刚石钻进,钻头与孔壁、岩心的间隙很小,而转速又快,操作时一旦粗心大意,很容易出现烧钻事故。轻者烧毁钻头使金刚石全部损失;重则由于处理事故还要破坏双层岩心管,损坏管材,甚至报废钻孔。

水井钻杆